敦煌旅遊詳細攻略

來源:酷知科普網 2.05W

操作方法

(01

敦煌旅遊詳細攻略
敦煌旅遊詳細攻略 第2張
02)第一天:大漠日出在從蘭州開往玉門的酒鋼號列車上,我們度過了最初的一夜,一覺醒來,已是早上七點,收拾著洗刷之後,到了七點半左右。“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大漠的日出又是怎樣的呢?讓我看看。抬頭望去,窗外東方的漠漠彤雲之上,露出一個“⌒”形的紅色小鐮刀來,我想那該是日出了。果然不久,那鐮刀變成了小紅帽,證實了我的想法。與隴中不同的是,在這廣袤的地方,見到的太陽不是從山頭上升起的,而是從一望無際的大漠的邊緣、遙遠的地平線的上頭、那一層紅彤彤的雲裡慢慢烘托出來的。那“紅帽”越來越大,越來越大,直到最後變成一個紅紅的“圓球”,一隻象發著亮光的火球懸掛在空中。此時,我們所處的地方還沒有光,只是火球周圍的地方變得彤雲密佈。西邊祁連山峰上的積雪被照亮了。約三分鐘後,整個大地被照亮了。綿延千里的祁連山,以及與之相伴的黑河,整個河西走廊鮮亮在呈現在我們面前。第二天:嘉峪關天下雄關——嘉峪關。在嘉峪關火車站下車後,我們領略了鋼城嘉峪關市的美麗風景和嘉峪關關城的雄奇。雄偉的嘉峪關關城,南依祁連山,北依著黑山,兩山相距15公里,扼西域咽喉,是為歷代戰略要地。我們經過九眼泉湖,從後門進入關城。後門上寫著“天下雄關”字匾。進門後,轉一個彎兒,便見到三座明代建築:文昌閣、大戲臺和關帝廟。從關帝廟後左轉,就進入主關城區。由內城、外城、羅城、甕城、城豪組成。高達17米的三層三簷式的嘉峪關樓、柔遠樓、光化樓建於城臺之上,雄居西陲,俯視天下。以此為中線,兩邊分別建有箭樓、敵樓、角樓、閣樓。關城內還建有遊擊將軍府、井亭、牌樓等。嘉峪關長城,以關城為中心,修築了東、西、北三段長城。關城左有明牆,右有暗壁。另有長城第一墩和懸壁長城。五里一燧,十里一墩,三十里一堡,一百里一城,城堡相連,烽火相望。長城以它雄偉的姿態,橫據西北,是中古世界七大奇蹟之一,是中華民族勤勞智慧和血汗的結晶。站在嘉峪關長城的城樓上,仰望祁連山,雪光璀燦,彩雲絢爛,紅日相映,青山不老。大漠浩瀚,雄關偉岸。更讓人感動的是許多動人的傳說與風景融為一體,吸引著無數的中外遊人。“一塊磚”的故事,說我國明代弘治年間,由兵備道(古代官名)李端澄負責修建嘉峪關關城。在這樣一個不毛之地,天蒼蒼,野茫茫,向前看,戈壁灘,向後看,鬼門關,建一座關城,加上材料的奇缺,難度是非常大的。當時,李端澄在全國召集百名能工巧匠獻計獻策,當時,有一個聰明絕倫的古建築師叫易開佔,設計出了關城的圖樣,並經過運算,算出關城全部用磚是九十九萬九千九百九十九塊磚,並和李端澄打了賭。負責修建關城的官員如數給了易開佔這麼多的磚。結果李端澄為了得勝,偷偷地在裡面又加了一塊。當工程竣工清理現場時,發現多了一塊磚,易開佔急中生智,當作定城磚,放在“會極”門樓上,兩邊的角磚不上泥。當李端澄驗收時,發現了這塊磚,差人去取,易開佔在旁邊大聲喊道“不許動,那是定城磚,一動整個關城就會塌掉的。”擊石燕鳴。相傳,很多年前,嘉峪關關城上棲息著一對可愛的小燕子,它們的品格比它們的外表更美麗。它們相依為命,情深似海,每天雙雙對對形影不離。有一天,狂風大作,昏天黑地,雙燕迷途失散。雌燕先歸,等了幾天,不見雄燕歸來,就觸城而亡。最後,雄燕歸來,發現同伴已死,悲痛欲絕,亦觸牆而死。因精魂不散,它們發誓要繼續為出入關的人們祝福。每個出入在的人們,當敲擊城牆的時候,迴音之聲如雙燕發出吉、吉、吉(吉祥如意)的燕鳴之聲,以此來祝福人們吉祥如意。後來為保護城牆,用一塊石塊來代替,我們敲擊石塊,果然從很遠的地方傳來吉、吉、吉之聲。這是物理學回聲的原理,被人們貫穿了神奇的童話。其他如第一墩等地,我們由於時間關係再沒去。去了嘉峪關廣場,很大,也很美,這是甘肅省最大的廣場。第三天:航天城中國酒泉衛星發射基地——東風航天城,是大戈壁灘上的一塊耀著世紀光芒的明珠,一顆璀燦的明珠。前一天的晚上,我們住在了基地的生活區,14號招待所。第二天早上,我們吃過早餐出發,首先來到10號基地的展覽館,詳細觀摩了發射導彈的全過程,並通過圖片等了解了整個基地的歷史發展過程。之後,我們去了最早的發射場,在這裡有兩座塔,一座是前蘇聯幫助建的,曾發射過第一顆東方紅人造衛星。第二個是用以發射導彈的,高55米,重1600噸。我們還參觀了地下控制室。這地下室有兩層,一層放著大螢幕,是觀測臺;二層放著操作儀器,是控制檯。這裡擺放了監測的望遠鏡,可以看見場裡的整個情況。出來後,我們去了去年12月份發射了神舟3號的發射塔,跟以前的比,這裡真是氣魄多了,以前的兩座塔也真是小巫見大巫了。這個發射塔高106.6米,重2100噸,構造巨集偉。場裡的組裝塔我們有幸也走進去了,參觀了高高的兩個組裝架。迎面是快速電梯,由電梯上去,就可以走進組裝工作間。最後,我們參觀了烈士陵園。包括聶榮臻在內的一代偉人和無數的無名、有名烈士,在這裡奉獻一生之後,永遠躺在了這片他們所熱愛過的土地上。晚回酒泉,回來時,在鴛鴦池水庫見大漠落日,山、水、紅日,在大漠裡顯得分外妖嬈。第四天:敦煌莫高窟敦煌這篇文章太大了,大得讓我無法去說,我只能說,我終於來到了我仰慕已久的敦煌莫高窟。我們中文系的張巨集勳教授就是敦煌學研究專家,蜚聲中外的餘秋雨的《文化苦旅》的前四篇就是寫敦煌的。敦煌學已成為中外學者共同研究的顯學,佛孝故事、藝術、歷史、文化,無所不包,說起來,我們是飛天的後代。為什麼會在沙漠腹地出現這麼一座中國古代最燦爛的文化?後來我知道,在中國古代,東南臨海,由於輪船不夠發達,很難達到交際方便的局面。而西北雖說是戈壁大漠,但走起來要比海上方便得多。於是絲綢之路就在這裡開通,西方也成了極樂世界的代名詞,而作為中外文化交流的樞紐,敦煌的發展也就成為自然而然的事了。從餘秋雨的文章裡可以知道,莫高窟裡最離不開的是兩個人,一個是和尚,一個是道士,和尚名叫樂樽,是他開闢了莫高窟的第一個洞窟;道士名叫王元錄,是這個湖北佬發現了藏金洞,又是他把四萬多份文化典籍拱手送到了外國的博物館。我們對前者表示著無限的敬仰,我們對後者則表示著無限的憎恨。但歷史是前人做的,後人寫的,可以任意寫,但永遠也抹殺不了活生生的事實。當然,莫高窟偉大,不僅是有一個樂樽和尚,而且是綿延千年,歷代都有所修建,才成為現在留下來的這麼個樣子。走進莫高窟的大門,踏著石級走進一個洞窟,也就走進了一個藝術的殿堂,氣勢恢弘,富麗堂皇,雕塑和壁畫最流暢的線條在洞窟的石壁上展現,描繪著人類文明發展的一個個程序。其容量之大,實屬罕見。進入千佛洞,不光是有大佛,高几十米,而且在洞窟的頂上,就畫有一千個佛像,其成就,真可謂鬼斧神工。從一個洞窟到另一個洞窟,摸著經歷了千萬年風風雨雨的洞沿,不能不讓人感嘆,我們的祖先,出了多少汗,流了多少血,受了多少苦,才在這荒漠深處創造了人類最燦爛的文化。在門票上,我看見了這麼一段記載:莫高窟俗稱千佛洞,位於甘肅省敦煌市城東南25公里原鳴沙山東麓。創建於前秦建元二年(公元366年),迄今儲存北涼、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西夏、元代,歷時一千多年的多種型別洞窟735個,其中有壁畫和彩塑的洞窟492個,壁畫45000平方米,彩塑2400餘身,唐宋木構簷5座。1900年,於藏經洞(今編號17窟),發現西晉至宋代經、史、子、集各類文書及繪畫作品5萬餘件。莫高窟是當今世界規模最巨集大、內容最豐富、藝術最精湛、儲存最完整的佛教石窟寺。1961年被國務院列為第一批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7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走進17窟,在洞口的右邊上,有一個小小的洞口,這就是藏了5萬份經書的藏經洞。據說,在戰亂臨來之際,寺裡的僧人把經書放入這個洞裡,封掉之後,在外面繪以壁畫,才使其儲存了下來。誰知,這個洞窟發現在一個不應該的年代,正在八國聯軍入侵中國的時候,洞中經書經歷了本不該遭受的分散。這是國人最傷心的地方了。由於時間所限,我們只用了一個下午,參觀了開放的七八個洞,包括千佛洞、藏經洞、大佛洞等。其實這裡更深的東西不是看什麼,而是感受到什麼。我所感受的也只能是這些,時間太短,無法細述,記此以資留念。第五天:鳴沙山·月牙泉離敦煌城7公里處,有一山,也有一泉,山曰鳴沙山,泉是月牙泉。走進公園,面前雄偉的沙山一座連著一座。有人告訴我們,這全是鳴沙山,只是主峰在南邊的那頭,一去一回要一個半小時,走大概需要更多的時間,我們就選擇了沙漠之舟的駱駝。騎上駱駝,踏著細沙,唱著《駝鈴》,我們向主峰走去。我們一行三人三隻駱駝,在起起伏伏的沙山上前進。這裡的山光滑而有韻致,光色合奏,金黃與黛赭純淨地流瀉著,堆成無數流暢的音樂般的山。太陽是畫家,沙山是底布,陽光是顏料,渲染大漠裡最美的風景。山與山互相獨立,又互相聯絡,在獨立與聯絡中形成高低不同、色調不同、組合不同的新組合。駱駝走著它千遍萬遍的路,我卻領略著我從來未領略過的神奇與美麗。駱駝的腳步是平穩的,而我的心潮卻是起伏的。在身後,是留在這大漠沙山上長長的足印,雖然不久它會被風吹沙粒埋光,但細想起來,人的一生,其實很多人在世上留下的,也正如這足印,很難萬古長存的,但看著長長的足跡,彷彿有長征的意味,挺有意思。不久,我們就來到主峰腳下。下了駱駝,上主峰還有一段近似直立的一截路。我們脫下皮鞋,赤腳往上走。誰知走沙地不若走土地,你使勁越大,陷的越深,走的越吃力。只能慢慢磨,最後實在走不動,就順著安好的梯子走。階梯上也滿堆著沙,不到100米的路程,我們爬上去三人均已累行氣喘吁吁了。登上主峰,眾山一覽。左右全是沙山,面前則是綠意濃郁的敦煌城。站在主峰厚實的沙山上,我們美美實實地進行了一趟沙子浴後,再返回來看前後風光,綿延的沙丘,鮮亮的光彩,真是美妙,不由人感嘆自然的神奇。一路行來,多是戈壁大漠,讓人走著走著就覺得荒涼。眼前雖也是,但沙成了最美的風景,這不由得讓人感嘆。下山時,我們坐的滑沙板,滑翔而下,上山費勁下山易,只要用雙手扶著細膩的沙子,輕輕一縱,便“飛流直下三千尺”,李隆主任還來了滑沙的“倒栽蔥”,真是刺激。人生是向上難,向下則易,人間正道是滄桑,自是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在這裡能得到最切實的體驗。更妙的是,這裡不僅有沙,更有泉。走二百多米。見兩山中間,一泓月牙泉般的泉水,長約三四百步,中間最寬處有臨洮的洮河那麼寬。上有綠樹蘆葦,蓬蓬鬆鬆,映在水中,形成一池碧泓。在沙山中,有這麼一池春水,自是自然的奇觀。杭州有西湖,昆明有滇池,一切顯得那麼自然。這裡的這一泉,則讓人這麼驚奇,這麼驚詫。甘肅地帶狹長,從隴中來到這裡,坐了一夜的火車,又坐了四五百公里的汽車,一過蘭州,全是戈壁大漠。水庫自是常見,黑河讓人感嘆,而這裡的月牙泉則象大漠手裡捧著的一掬銀片,閃耀著無限的光芒。泉左邊的沙山是可以滑的,右邊的則被禁止攀登。原因是自然風會在夜間把人們白天在左邊山上蹬踏下來的沙子緩緩地又吹上去的,恢復到原來的樣子的。真是的,人類享受驚險刺激後,留下的零亂又得靠自然去收拾,彷彿一家人家來了一幫匪徒,大吃大喝走了之後,主人又得收拾自己的房間。下午我們趕回嘉峪關,坐夜間火車回到蘭州。一趟敦煌之行結束了。儘管走的很匆忙,但嘉峪關、航天城、橋灣、莫高窟、鳴沙山、月牙泉依然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很美好的印象。

熱門標籤